武术圈里有个怪现象:有人练了三年出手带风,有人打了十年拳脚发飘。
河北沧州八极拳传人李师傅带徒弟二十年,发现那些进步快的学员,没一个在死磕招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他们最先开窍的,都是突然明白了后背怎么铺开、腰腹怎么拧转。
老拳师教徒弟站桩,总爱说'后背要像门板'。这不是让肌肉绷紧,是要把肩胛骨平铺开。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做过测试,当后背肌群呈扇形展开时,出拳力量能提升三成。郭云深当年在山西太谷县摆擂,站着三体式让人推,七八个壮汉愣是推不动,靠的就是这副'门板背'。
转腰不是扭屁股。通背拳老师傅教刀法,会让徒弟先空手练'摇轱辘'。腰眼往前顶那下,得带着胯骨往前送半寸。天津武术队的老教练有句口诀:'腰似磨盘手似鞭',转腰时丹田要像石磨中心的轴,外圈转得快,中心稳得住。李书文使顶心肘那下,腰胯先往前顶三寸,肋条突然收紧,对手就像撞上弹簧板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练武的人都知道'力从地起',但少有人注意肋巴骨是力的变速杆。八卦掌名家程廷华耍刀,刀刃划出去的弧线不是手腕带的,是肋条开合扯出来的。河南陈家沟的老拳师教推手,会让徒弟把手搭在对方肋部,感受那里像鱼鳃般张合。太极拳谱里说的'牵动往来气贴背',关键就在这两扇肋骨的活劲。
器械是身体的延长线。通背拳的泼风刀练法,前三十刀不许用手腕。北京武术院的老记录片里,老师傅示范劈刀,刀把抵在肚脐上,全靠腰劲带着刀走。山西形意拳协会保存着民国时期的训练笔记,上面记载着'单刀看手,双刀看走',其实看的是腰胯怎么带着兵器画圈。
站桩不是罚站。河北深州李老能一脉的形意拳,教三体式时要徒弟想象裤腿里灌了铅。膝盖得空着,脚底板像吸盘吸住地面。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的肌电图显示,正确的站桩姿势下,大腿内侧肌群激活程度是普通马步的两倍。这就是为什么郭云深站着让人推,反而能把别人震出去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武术界有句老话:'教拳不教步,教步打师父。'其实更该说'教拳不教腰'。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的档案记载,学员淘汰率最高的科目是腰胯训练。当时教官考核学员,就看他打拳时腰带扣晃不晃。晃的说明腰是死的,不晃的才有真功夫。
练武光使蛮力没用。太极拳谱里写的'四两拨千斤',那个'四两'说的是腰眼上的巧劲。上海精武会保留着霍元甲当年的训练器械,那些缠着麻绳的石锁,重点不是练臂力,是让人找腰胯发力的感觉。广东蔡李佛拳的老拳师教徒弟,会让徒弟用肚子顶着手推车走,练的就是腰腹那股活劲。
器械练到高处,人就成了兵器的一部分。山西戴氏心意拳的枪法要诀,讲究'前手管后手不管'。老拳师教枪,会让徒弟把后手松开,只用腰劲带着枪杆抖。北京武术队的老队员回忆,五十年代他们练大枪,要在枪头挂砖头转圈,转的不是胳膊,是腰眼里的那股螺旋劲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功夫深浅看走路就知道。练对的人,迈步时裤腿会'噗噗'响,那是腰胯带着腿在走。山东螳螂拳的老拳师挑徒弟,先看人上下楼梯的姿势。腰胯活的人,上楼时膝盖不怎么弯,靠的是腰往前送的劲。武术队选苗子,教练会让孩子们原地转圈,转得稳的腰胯肯定协调。
武术说到底练的是身体协调。那些流传百年的拳诀,像'头顶青天脚踏黄泉',说的不是摆造型,是要把脊柱抻开。南京国术馆的老照片里,学员练功时头上顶碗水,为的就是找这股上下对拉的劲。太极拳起式那下抬手,功夫深的师傅做起来,能看到他裤腿突然抖一下,那是劲从脚底窜上来了。
练武和跳舞不一样。舞蹈讲究外型漂亮,武术看重内里通畅。北京武术院的老教练带队员,会让他们对着沙袋打三拳,听声音就知道劲透没透。内家拳说的'隔山打牛',不是玄乎事,是腰胯劲能穿过手臂发出来。山西车氏形意拳的老把式教徒弟,会让徒弟把手按在他腰上,感受发力时腰眼突然鼓起来的劲。
武术没有秘密,就是一层窗户纸。那些突然开窍的练家子,无非是摸清了后背怎么铺、腰腹怎么转、肋条怎么开。老拳师说'十年练不出个明白人',不是说时间不够,是没找对路子。功夫上身的人,站着是根桩,动起来是张弓,打出去是杆枪,靠的就是这副活腰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公司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