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论考试中,小题(概括题、分析题等)因其分值占比高、评分标准明确,成为考生拿分的关键模块。然而,许多考生因“踩点不全”“表述冗余”等问题失分严重。其实,申论小题的评分核心是“关键词匹配”,只要掌握“精准定位、高效提炼、规范表达”三步法,即可稳拿基础分。本文结合真题案例,拆解具体操作步骤。
第一步:精准定位:锁定材料中的“得分关键词”
申论小题的答案全部隐藏在材料中,但并非所有内容都需照搬。评分的关键是找到与题目要求高度匹配的“核心词”,这些词通常是政策术语、问题表述、对策建议或数据结论。
操作技巧:
题干反推法:先分析题目问法(如“概括问题”“分析原因”“提出对策”),明确需要提取的信息类型。例如,若题目要求“概括某市交通拥堵的原因”,则需在材料中标记“车辆增长过快”“道路规划滞后”等因果类表述。
展开剩余75%高频词标记法: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往往是重点。例如,若“数字化治理”“基层减负”等词多次出现,需重点关注。
首尾句原则:段落首句或尾句常总结核心观点。例如,材料中“当前,农村养老面临三大困境……”的段落,首句即为总领句,需提取关键词“农村养老困境”。
案例示范:
某材料片段:“近年来,A市通过‘智慧交通’系统整合数据,使拥堵指数下降20%。但专家指出,系统覆盖范围仅限主城区,郊区仍存在信号灯配时不合理、道路标识模糊等问题。”
题目要求“概括A市交通治理的成效与不足”。
成效关键词:智慧交通系统、拥堵指数下降20%
不足关键词:郊区信号灯配时不合理、道路标识模糊
第二步:高效提炼:合并同类项,去除冗余信息
材料中可能存在重复表述或无关细节,需通过“合并同类项”和“去粗取精”提炼核心要点。
操作技巧:
同类合并:将表述相似的内容归类。例如,材料中提到“部分群众反映办事流程复杂”“企业抱怨审批时间过长”,可合并为“行政审批效率低下,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低”。
数据支撑:保留关键数据作为论据,但需简化表述。例如,“2020年至2023年,垃圾分类准确率从60%提升至85%”可简化为“垃圾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”。
删除修饰词:剔除形容词、副词等非核心信息。例如,“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”可简化为“影响居民生活”。
案例示范:
材料原文:“社区工作人员表示,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,导致健康码使用困难;志愿者反映,部分老人因未携带身份证无法进入公共场所。”
提炼后答案:“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,表现为健康码使用困难、未携带身份证导致出行受阻。”
第三步:规范表达:用“官方语言”呈现答案
申论评分强调“表述规范性”,需将口语化内容转化为政策术语或逻辑清晰的短句。
操作技巧:
术语替换:将日常用语转为官方表达。例如,“没人管”改为“监管缺位”,“钱不够”改为“资金投入不足”。
逻辑分层:使用序号或分号分隔要点,避免大段文字堆砌。例如:
问题:1. 基础设施老化;2. 公共服务不足;3. 人才流失严重。
总分结构:先总述核心观点,再分点展开。例如:
对策:需从三方面入手:一是加强政策引导;二是完善基础设施;三是强化人才保障。
案例示范:
题目要求“提出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瓶颈的对策”。
材料中提到:“农民缺乏电商运营技能”“物流成本高”“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”。
规范答案:
加强技能培训:开展电商运营专题培训,提升农民数字化能力。
降低物流成本:建设县域物流集散中心,整合配送资源。
推进标准化生产: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,建立品牌认证体系。
总结:精准踩点的核心逻辑
申论小题的“踩点”本质是“信息匹配能力”的考察。考生需通过“定位-提炼-表达”三步,将材料中的碎片化信息转化为符合题目要求的规范答案。日常练习中,可结合真题进行“关键词标记训练”,逐步培养对得分点的敏感度。记住:申论小题不求文采,但求精准;不靠积累,而靠技巧。掌握这三步法,基础分稳操胜券!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公司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